劇情簡介:
米蘭公爵Prospero因經常埋首書堆不理國事而遭到親弟弟篡權,與女兒一同被流放到一座荒島的他依靠書中習得的魔法解救了飽受苦難的精靈,並藉助精靈的力量呼風喚雨,將包括仇家在內的那不勒斯國王一行人引來以令他們悔悟認錯。Prospero最終奪回了屬於他的爵位,他寬恕了過去的仇人,他的女兒也順利地與心愛的王子結為連理。
《魔法師的寶典》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劇作《暴風雨》,坦白說...筆者非常驚訝電影的劇情竟然如此忠於原著,讓觀眾的SAN值歸零才是Peter Greenaway的作風不是嗎XD(對稱及多重景框等導演的招牌特色在電腦動畫的協助下,華麗程度倒是更勝以往的作品)?
【創作與閱讀/觀影的過程及雙方的互動】
1. 作者利用他的作品囚禁讀者/觀眾的感官(對照因風雨而困在荒島上的那不勒斯國王一行人),讀者/觀眾必須在完成閱讀/觀影的過程後才能夠從作品中脫身。相較於可以自行分配時間及調整速度的閱讀行為,電影的固定片長及場地/器材的限制讓觀眾難以在閱聽人及局外者的身分間隨意轉換,筆者認為這正是Peter Greenaway選擇將《暴風雨》改編成電影的初衷(然而科技的進步改變了觀影行為...導演多次在金馬影展的座談中強調這年頭還願意進電影院的人已是少數)。另一方面,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同樣受到讀者/觀眾的束縛,因此他在完成作品前無法回到現實世界(如同流落荒島的Prospero,在影片結束時向觀眾要求釋放自己的他便是作者的化身)。
2. 當電影中的其他角色說話時,Prospero的聲音會出現在同樣的音軌上,這意味著作品的人物只是被作者的思想操控的傀儡。書寫文字在影片中的具體視覺意象強調了Prospero與其他角色之間的這一層關係。
3. 讀者/觀眾在閱讀/觀影的過程中經歷的一切就好比荒島上的魔法,雖是虛幻的存在,當下的感受卻與真實無異。
4. 書及筆的狀態與創作或閱讀/觀影的過程同步,使用筆、被打開或翻閱的書代表創作或閱讀/觀影過程的開始或持續;折斷筆、被闔上或毀壞的書代表創作或閱讀/觀影過程的中止或結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